广东江门美食『荷塘鱼饼』
广东江门荷塘镇四面临水,水产资源丰富,其中鲮鱼尤其鲜美,当地人用鲜美的鲮鱼制作出风味独特的鱼饼,肉质鲜嫩、入口弹牙、鲜而不腥、油而不腻、营养极为丰富,老少皆宜,是江门的特色美食之一。
鲮鱼虽然入菜味极鲜,但刺细小且多,直接清蒸食用易被鱼刺卡喉,广东人喜欢用鲮鱼肉做成鱼丸煮汤,或用油煎成香口的鲮鱼饼。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舌尖上的美味穿越千年。作为广东的一道名菜,从唐朝穿越而来的荷塘鱼饼,两面金黄,进口弹牙,风味独特,远近闻名,成为江门的特色美食之一。
江门人爱吃鱼饼,而江门鱼饼看荷塘,荷塘镇高村的忠记鱼饼就承载了很多江门人关于家的记忆。从1984年算起,如今忠记鱼饼已经做了36年了。张贺嫦是忠记鱼饼创始人高建忠的妻子,夫妇俩就在一栋两层小楼里,靠做鱼饼撑起了一个家。三个孩子就是闻着鱼饼味长大的,现在生意传到两个女儿手中,对他们来说,守住这股熟悉的味道,十分重要。
相传,唐朝皇宫有一位御厨,由于得罪权贵受到迫害,带着儿子逃难到当时的番州,即现在荷塘镇的一个小渔村生活。由于御厨的儿子自幼身体虚弱,对南方的鱼腥味尤为不适应,御厨就用当地鲮鱼起肉,用祖传秘制肉丸的配方,手打鱼肉起筋,用铁板煎以饼状食。由于鱼饼鲜而不腥,爽口弹牙,御厨儿子吃得津津有味,荷塘鱼饼便日渐“火”起来。如今,荷塘鱼饼不仅是一道美食,也渐渐成了一个文化标志,如七夕节拜七姐时,荷塘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道鱼饼或鱼丸,向七姐许下生活的美好愿望。
起初,荷塘镇会做鱼饼的师傅只有几个,忠记鱼饼的创始人高建忠便是其一。为了养活一家老小,高建忠和妻子张贺嫦开始做鱼饼卖,一家子做鱼饼一做就是30多年。
几十年前,电动化还不发达,绞肉机都得靠人手转,为了保证原材料新鲜,夫妇二人每天凌晨四五点便起来杀鱼、剁茸,这样才能赶在早上七八点最多人买菜的时候开门做生意。即使晚上拉闸歇铺后,高建忠的脑子里还是鱼饼那些事儿。“那时候,爸爸总觉得鱼饼的味道和口感还是差了点意思,多年来一遍遍琢磨、改良,才成了现在忠记鱼饼的味道。”高建忠的二女儿高杏齐说。
和搅鱼茸“当时只想着谋生活。”张贺嫦回想起来,开店时夫妇二人在忙,孩子在旁边闹腾,不时手忙脚乱。不过跌跌撞撞地,生意还是做起来了,在一家人努力下,忠记在街坊心里立下了口碑,在江门打开了知名度,从家门口一家逼仄的小店,发展到了如今3家分店的规模。
张贺嫦家的老店藏在民居里,却丝毫不影响它的人气。每天早上7点,这家其貌不扬的小店都会准时飘出阵阵香气。
肉少多刺的鲮鱼在旁人眼里如同鸡肋,但它在荷塘人眼里,鲮鱼入口甘香,是做鱼饼上好的原料。张贺嫦选取原料独有一套标准,她说:“鱼不能挑大条的,最好巴掌长,四五两重的鱼,这样的鱼骨头不硬,绞烂不扎嘴。”
阿嫦把鱼茸“啪”地甩在盆中,盆中鱼茸也跟着抖两抖。一摸鱼茸,她就能知道到火候到没:“刚开始鱼茸明显可以看到是散的,不断地摔打,把茸甩出胶质,粘手了,才算成,可以下锅了。”
把鱼茸拈成鱼丸,下锅压平,炽烈的油温让鱼饼穿上金黄的外衣,里面的空气逐渐膨胀,把鱼饼撑成了“胖小子”一般,鱼饼便可起锅。鱼饼最好吃的“黄金时间”非常短,只在刚出炉的半个多小时里,此时的鱼饼鲜且弹牙,若想将饼撕开还得费一番功夫。若过了这阵子,饼凉了,味道和嚼劲也就打了个折扣。
高建忠并未刻意和孩子们说过,但看着父亲这样做,孩子们心里自然而然地也形成了一把标尺:坚持纯鲮鱼肉做饼,每一条鱼都不隔夜。“即使现在量产了,我们也只进货整片鱼肉,保证鲮鱼肉的纯度。”
高杏齐的工场里,摔茸一直也是人工摔打,每回高杏齐抓起一把鱼茸捏捏,摸到烂熟于心的手感才放心。“机器打茸做不到弹牙口感,所以我们坚持用人手摔。”现在所有店铺的鱼茸,都是人工在工场摔好后,再运到每个店里煎熟售卖。
贴主:sky9于2021_01_24 18:11:18编辑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