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福建之最”!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就在寿宁

送交者: MKE[★★★声望勋衔13★★★] 于 2021-05-10 3:27 已读 29284 次  

MKE的个人频道

+关注






史上闽东寿宁县,在长年累月的进化历程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不乏罕见的文化遗产,堪称“福建之最”,令世人瞩目。


福建绝无仅有的袖珍百科全书



30年前,闽东寿宁县斜滩古镇在编纂乡镇文化志时,发现一本距今300多年前的奇异微型小百科全书,由该镇居民、清代举人郭彭年后裔郭以禹老人珍藏。此书长8厘米、宽5.5厘米、厚0.7厘米,全书共54页,计有79900余字,书名《圣谕广训》,目录共107条,汇编着明代初、中期天文、地理、时代及政治、法律、农业、手工、商贸、学校与军事、财粮、文化、艺术等内容;论著方面有明太祖朱元璋的护国军师刘伯温、著名天文学家李兆洛等历史名人的佳作。

该书是明清两代朝廷科举考试唯一允许携带的“百科全书”。原书明朝早已问世,系竹板刊行,流传到清朝宣宗道光天顺年间,改印为袖珍型缩刻铜版,书页仅朴克牌大,纸型薄如蝉翼,字体小似蝇头,要用放大镜浏览,在历代书丛中实属独一无二精工印制的绝品,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一本“福建之最”孤本。


福建史上首位文学家县官


福建地方史上首位著名文学家县官乃是明代文名远播的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



冯梦龙,字犹龙,长洲人。据《苏州府志》记载,冯氏“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他虽励志攻读经书,然而科场失意,怀才不遇,直到崇祯七年(1634)被选授寿宁知县。61岁时远离江南水乡,来到寿宁,做了四年史称“清官廉吏”的县官。


冯梦龙早年是个博学卓识、作品繁多的文学家,又是颇有政治理想和才干的地方官。一到任,即上疏条陈,提出政革弊政、简政轻刑薄赋,拯民于疾苦之渊。他实行“险其走集,可使无寇;宽其赋役,可使无饥;省其献牍,可使无讼”的施政纲领,使寿宁牢房出现“时时尽空”。在任四年,冯梦龙廉洁奉公,苦心治理,关心民众疾苦,留下清明政绩。


冯氏办案,犹如他在“三言”中清官的做法,微服察访,声东击西。他察破姜廷盛诬告一案以及智擒恶霸陈伯进一事,大有包、况之遗风,真可谓人如其文。


在任期间,冯梦龙修建校舍、办学授课、兴修水利、消除虎害、禁止迷信活动;他对寿宁风俗民情处处留意,搜集了不少轶事逸闻,涉笔记录在案,写成了一部别具一格的地方志《寿宁待志》。


福建唯一私家志书《寿宁待志》



明崇祯七年至十一年(1634—1638),冯梦龙写成了一部“以待其人”、“以待其时”的地方志书《寿宁待志》。其内容除记载他在寿宁的政事活动和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寿宁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与风土人情外,还以大量篇幅记录他宦游寿宁时的施政设想和治理活动。《待志》记述了他在执政中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同时期纪事述怀的诗作和极富特色的文告等,既是饶有地方特色的志书,又是冯氏四年政治实践的总结。


这部志书,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借志立传,是古今县志所未有的。其评述论断,乃是他本人意见。因此,《待志》是一家之言的“私书”,是一部珍贵罕见的著作,对研究福建地方史以及冯氏学术思想,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这部《寿宁待志》,1983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香港“三联通讯”称之为“一件出版界的大事”。


福建严禁重男轻女的地方文告


“重男轻女”是旧社会留下来的封建传统观念。当时,寿宁溺女陋习极为严重。任内,冯梦龙起草发布《禁溺女告示》,斥责了这种残害妇女的行为。自设厉禁以来,寿宁溺女之风顿然平息。



其《告示》原文如下:“寿宁县正堂冯,为严禁淹女以惩薄俗事:访得寿民生女多不肯留养,即时淹死,或抛弃路途,不知是何缘故?是何心肠?一般十月怀胎,吃尽辛苦,不论男女,总是骨血,何忍淹弃?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况且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若是有家的,收养此女,到八九岁过继人家,也值银数两,不曾负你怀抱之恩。如今好善的百姓,畜生还怕杀害,况且活活一条性命?置之死地,你心何安?今后,各乡、各堡但有生女不肯留养,欲行淹死或抛弃者,许两邻举首,本县拿男子重责三十,枷号一月,首人赏银五钱。如容隐不报,他人举发,两邻同罪。或有它故必不能留,该图呈明,许托别家有奶者抱养,其抱养之家,本县量给赏之钱,以旌其善,仍给照。养大之后,不许本生父母来认。每月朔望,乡头结状并入‘本乡并无淹女’等语,事关风俗,毋视泛常,须至示者”。


这篇380多年前的文告,是冯氏大胆革新的尝试。更是我国古代迄今最早反对重男轻女的福建地方文告。


福建设关建隘最多的山县


寿宁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八至四十一年间(公元1559年—1562年),寿宁境内外屡有山寇作乱、海盗进犯、倭寇侵扰,特别是数次从浙江过来的倭寇与从连江、福安登陆的海盜,攻陷了寿宁县城,百姓损失惨重。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时任寿宁县令的江西人戴镗体察民情,上书朝廷获准在寿宁县南部的斜滩、武曲设置车岭关、绝险关、铁关,号称“三关”,连同院洋隘,又称“四隘”。



斜滩平氛关


此后,凡与外省、邻县的边界要冲皆建造关隘,到清道光年间,寿宁境内就有关隘二十一处,每道关隘墙门上均题刻关名石碑(匾),是旧时福建设关建隘最多的山县。



古镇关隘—“绝险关”碑


岁月悠悠,由于年代久远、时光隔绝,这些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古代关隘有的已荒废,有的已毁坏,留下几多尘封的遗迹,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让后人遐思。而设置于古镇斜滩境内的平氛关因年代较近,保存尚好,风韵犹存。


古镇斜滩---福建古建古厝活化石


素来,斜滩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令人遐思的历史文化古镇,特别是这里星罗棋布的名人故居,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历代名人辈出、文人志士层出不穷、文学艺术蜚声海内外的闽东古镇,极具文物保护和旅游观赏价值。




这块风水宝地古香古色中不失弥漫着一股乡土气息,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镇里拥有许多旧时财主、商人的大宅院、小巧扇形的商业街、凌空架设的吊脚楼、鹅卵石铺设的古街道以及星罗棋布的古建筑,无不渗透着厚重的历史,让人感到一种时光的倒流。




明清以来,斜滩古民居建筑比比皆是,它集名人故居、官僚豪宅、神宫庙宇、传统商铺、特色民居于一体,迄今保存相对完整、相对集中,数量之多实属罕见。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盘点,斜滩主村保存尚好的古建古宅还有160余座。当年,斜滩鼎鼎有名的卢何周郭四大家族的名人世居中,有过三门举人的卢氏古居进士及第;世代为宦的朝议第;人才辈出的何家巷名人故居;号称明清古建筑活化石的郭氏大宅院……这些古风犹存、风情别具的每一幢古名居里都飘出一段神奇的民间传说和历史人物故事,而今又成了游人观览古镇传统乡俗文化的一道绝美风景。




斜滩有幢建于清咸丰年间、将近200年历史、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为五榴二进式带两侧厢房、主体三层木质、外围防火墙结构的民间古宅尤其引人注目:正厅悬挂“家学渊源”锒金雕刻横匾,后厅墙雕塑的大“寿”字与两边题刻联句:“豹隐南山雾,鹏博北海风”以及前门墙头屋檐下的一排“郭子仪五女拜寿图”精美彩绘,构成一幅喜庆满堂、蓬筚生辉的景致,堪称古镇众多民居中别具一格的杰作;视野可及之处,翘角飞檐、木刻、石雕、泥塑、彩绘,均设计精到、工艺精湛、装修精致,房内木柱又立于磉石之上,整座建筑不失古朴、优雅、美观之处,足见古人构建之考究,浓缩建筑风格之精华。



镇内的何家巷外环绕小溪涧,巷内“之”字型排开8座建筑考究、风格别致的清代古宅,那高高的防火墙、幽幽的小曲巷,厝厝相连、门门相通,从外径直往里走,恰似曲径通幽处;每座楼房为两进两厢、三层木质结构,俨然似闽南的土楼,外围四周高燥筑防火骑马墙、内铺三合土地面,冬暖夏凉,房内木柱立于圆盘形磉石之上,整座建筑未受潮湿影响;屋顶翘角飞檐,厅堂上方雕梁画栋,门窗格扇花鸟浮雕栩栩如生;门楣及正厅装饰优雅精致、古朴典雅。巷子里的其它民宅建筑风格极为相似,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其实小巷是一处集居住、聚会、休闲、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看那一幢幢古色古朴的老民宅,顿有一种置身于古老沧桑年代的感觉,当地的老一辈人信奉此说,何家巷面朝斜滩张家龙岗和郭家龙岗,此乃双龙灵秀钟会之地,文化底蕴深厚,灵气十足,使每一幢古宅里孕育出无数旷世奇才。




清代以来的鼎盛时期,斜滩百舸争流、商贾云集、人事往来、络绎不绝,各行各业生意兴隆,素有“闽东小上海”称誉。古人曾留下“门迎云路三千客,地踞龙江第一峰”、“斗垤鳏鱼楼下酒,山澄栗子雨前茶”的珍贵的历史民俗文化遗产。



1955年,身为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的前福建学院院长郭公木先生(斜滩籍人),在所著一篇《乡忆》中这样写道:“何家巷辈出的人才是古镇斜滩的一个渊薮,其地位盖于寿宁乃至闽东,为标志斜滩厚重的人文烙上历史的印钤”。这正是印证斜滩古镇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

喜欢MK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