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世界十大最著名的山难,看到最后一个我沉默了很久 (上)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0-07-06 7:15 已读 5414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91年梅里山难


时间:1991.1.4

山峰:卡瓦格博

人数:17人

原因:雪崩





卡瓦格博,被誉为藏地八大神山之首。摄影/小明


1991年1月4日清晨8点,梅里雪山,连日的风雪退去,阳光再次拥抱了梅里群峰,山间的一切都静悄悄的。

这不正常,往常的清晨5点半,对讲机的那一头就开始有说有笑了,前一晚下山送电文的张俊心里发慌,这种不正常的静默一直在持续着,对讲机里没有丝毫的声音。

前一夜的10点半,3号营地的值班队员像往常一样通报完情况,关闭对讲机休息了,那是最后一次与3号营地取得联系。





段建新镜头下的队员笹仓俊一,雪镜中倒映着卡瓦格博宏伟的身影。摄影/段建新


等到10点的时候,守在大本营的人员开始不停的用对讲机呼叫海拔5100米的3号营地,但是对讲机的另一头依旧毫无反应。大本营里慌了神,没有人知道山上发生了什么。

一夜之间,位于3号营地的17名登山队员全部失联。此时还无人知道,1月3日的夜间,一场雪崩毫无征兆的席卷了3号营地。3号营地的位置刚好处于一个易受雪崩袭击的位置,虽然中日两方对于营地选址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但最后也只是一方前进100米一方后退100米,仍然没能逃过雪崩的冲击。





队员们(非全部)在笑农大本营的合影。摄影/段建新


卡瓦格博咆哮着吞噬了17条生命,11名日本队员,6名中国队员,搜救队甚至没有找到他们的遗体。

7年后的1998年,一条消息飞一样的传到了云南和北京,洁白的冰川上出现了很多颜色鲜艳的物体。冰川的缓慢移动将队员的遗体送回了人们的视野,很多队员仍旧躺在自己的睡袋里,有些被撕扯的支离破碎。当雪崩来临时,队员们甚至没有时间醒来,便被吞噬和掩埋。





京都比叡山,镌刻着全部17名遇难队员姓名的慰灵碑。摄影/小明


海拔6740的卡瓦格博既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技术最难的,也因此一直远离世人的视野。1991年的山难,让梅里雪山声名大噪,也让雨崩声名大噪。无数的徒步者追随着梅里雪山的传奇来到这个地方,一睹其尊容。





左中国,右日本。摄影/小明



1996年珠峰山难


时间:1996.5.10

山峰:珠峰

人数:12人

原因:恶劣天气、人为因素

悲剧,并不一定就是不可避免的。除了雪崩造成的死亡以外,人为的失误也是造成山难的重要原因。





从海拔7900米的南坳仰望珠峰。


1996年的珠峰山难,可能是人类登山历史上最著名的山难。不仅仅是因为这次山难是2014年之前珠峰上发生过最惨烈的山难,也因为那本著名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和《绝命海拔》等取材于此的电影。

1996年5月10日13点17分,Krakauer站在珠峰的峰顶,平静的望着脚下的大地,此时的太阳仍挂在头顶,只是有一些云笼罩了南边的普莫里峰。照了几张照片后,克拉考尔担心自己所剩无几的氧气支撑不到自己取得备用氧气,便赶紧转身下撤。

但他没有注意到,笼罩普莫里峰的云层正在越积越厚,而且正在向珠峰的方向移动。





1996.5.10攻顶队员正在攻顶的途中。图片来源:《Seconds from Disaster: Into the Death Zone》剧照


随后,其他队员也陆陆续续赶在2点之前到达了顶峰,但仍有两人远远的落在后方,奋力的向顶峰攀登。

为了保证全员都能安全的返回大本营,高山向导Hall为大家设定了下午2点的关门时间,一旦时间超过下午2点,不管登没登顶,必须折返下撤。然而到了下午4点,Hall才在顶峰等来了他的最后一名顾客Doug。

此时,云雾已经顺着珠峰庞大的山体向上蔓延,能见度降低,而且风雪交加。正在下撤的所有队员,都在风暴和缺氧中挣扎着撤回大本营,Krakauer由于更早的开始下撤,当风暴来袭时,他距离营地已经不远,但大部分的队员都仍在更高的死亡地带挣扎求生。





1996探险顾问团队合照,其中Doug Hansen(前排左一)、Rob Hall(前排右三)、难波康子(前排右一)、Andy Harris(前排左四)在风暴中遇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没人能够说得清,因为包括两名向导和那名顾客在内,一共8人(包括北坡印度三人),全都在风暴中丧生。

8个人,还只是在风暴中丧生的人数,整个珠峰攀登季,共有12人死亡。

台湾队的陈玉男滑坠后突然身体异常,在2号营地停止了呼吸;夏尔巴人阿旺由于患高山肺水肿但拒绝下撤,在大本营挣扎了数日后,病情急剧恶化被直升机运送到加德满都救治,6月中旬,阿旺也去世了。





遇难的Mountain Madness 疯狂山峰创始人&向导Scott Fischer。图片来源:《Seconds from Disaster: Into the Death Zone》剧照


1996年这次珠峰山难,将商业登山推到了风口浪尖,关于商业登山的争议至今也依旧存在。在商业攀登兴起之前,珠峰是仅有少数精英登山家才能染指的巨大挑战,而商业攀登的兴起无疑将珠峰攀登的门槛降低了很多。

而批判山难的矛头也指向了攀登者本身,如果向导们坚守了2点关门的原则,是否死亡和灾难就可以避免?或许不能避免,但也许能够降低这个令人胆寒的死亡人数?但无论如何,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也已经永远的留在了珠峰。





从洛子峰的方向看珠峰南坡。图片来源:《Everest》剧照



2008年K2山难


时间:2008.8.1

山峰:K2(乔戈里峰)

人数:11人

原因:冰崩,雪崩,滑坠

“野蛮巨峰”,这是人们给K2的别称。

海拔8611米,K2只能屈居世界第二高峰,但在世界各地的精英登山者眼中,K2才是那座殿堂级的8000米级山峰。

K2融合了登山运动中几乎所有的困难,高度落差,高海拔,技术性,偏远,气候恶劣变化无常,高雪崩危险。截至1990年,K2峰的登顶死亡率高达41%,2003年下降至27%,即便是截至商业登山已经成熟的2014年也仍然有10%。





K2,Karakoram 2 的缩写,国人也许更熟悉它“乔戈里峰”的名字,在巨人林立的喀喇昆仑山脉,K2犹如山上之山,在K2之巅,一览众山小。图片来源:《K2 The Killer Summit》剧照


2008年8月1日,是K2攀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8月1日的清晨,金色的阳光照耀在“瓶颈地带”洁白的冰瀑上,万里无云,也没有呼啸的风,这是完美的攻顶窗口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团队的登山者,从4号营地出发,开始向顶峰攀登,一切似乎都顺利的进行。





2008.8.1,从4号营地仰望瓶颈地带的悬冰川,攻顶队员正在攀登雪坡。图片来源:《K2 The Killer Summit》剧照


瓶颈地带,K2“阿布鲁齐岭攀登路线”的两大鬼门关之一,只要通过了这个路段,登顶K2基本十拿九稳。然而被称为鬼门关的瓶颈地带,坡度大,狭窄,且从悬冰川的正下方横切而过,滑坠和冰崩如影随形。

就在这里,第一次事故发生了,来自塞尔维亚的顾客Dren Mandic在脱离路绳时突然滑坠。虽然在滑坠了100米后,他奇迹般的又站了起来,然而当营救赶到时,却发现他满面伤痕,倒在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攻顶路线从悬冰川正下方狭小的一段雪地上经过,陡峭,狭窄,且随时可能冰崩,途中的黑点就是正在攀登的队员。图片来源:《K2 The Killer Summit》剧照


紧接着,在护送遗体下撤时,由于配合失误,巴基斯坦向导Jehan Baig也不幸滑坠失踪。还未登顶,便已有两人遇难。

此时其他的登山者仍在继续攀登,当天,18人登顶了K2,但由于攀登瓶颈地带时的缓慢进度,登顶时已是天色将晚,众人匆忙开始下撤。





攻顶队员正在通过瓶颈地带。图片来源:《K2 The Killer Summit》剧照


在很短的时间内,天色便黑了下来。来自挪威的Rolf Bae领头,和他的妻子及一名队友固定在绳子上穿过横切段,突如其来的冰崩将Rolf在他的妻子眼前卷走,并且冲断了固定的路绳。这让后续下撤的15个队员面临没有保护的巨大危险,很多人滞留在那个死亡地带的上方。

但也有人选择冒险在没有路绳的情况下下撤,Cas Van De Gevel便是其中之一,在到达横切段的时候,他超过了法国人Hugues,然后,便到达了绳子的末端。这并没有阻碍Cas下撤,但是就在Cas用冰镐和冰爪下攀的时候,Hugues从他的身旁滑过,坠入了黑暗之中。





2008.8.2日白天拍摄的三名韩国队员,仍在瓶颈地带上方,据称被下撤队员发现时已经奄奄一息。图片来源:《K2 The Killer Summit》剧照


当晚,只有7个人成功返回了4号营地,Cas是其中一个。

当阳光再次照耀瓶颈地带时,3名韩国队员被发现在瓶颈地带奄奄一息。在接下来的一天中,又有2名尼泊尔人和1名爱尔兰人和1名巴基斯坦向导死于冰崩和雪崩。





被雪崩冲下的遇难者遗体,两名韩国队员。图片来源:《K2 The Killer Summit》剧照


11人,在K2攀登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单日死亡人数,至今也仍然没有任何一次发生在K2的山难,夺走了如此多人的性命。




2002年希夏邦马山难


时间:2002.8.7

山峰:希夏邦马西峰

人数:5人

原因:雪崩

雪崩的可怕之处,在于其随机性。你无法预测雪崩的发生,它不会在乎你的身份,你的能力,你的道德情操,它会无差别对待每一个登山者,即便你只是个学生。





海拔7292米的希夏邦马西峰。图片来源:《巅峰记忆》剧照


2002年8月7日的清晨,李兰和牟治平正走在希夏邦马巨大的山体上,他们今天要从C2上升到海拔6600米的C3,脚下一步步走着,脑子里想着到达C3之后,就能和A组的5名队员取得联系。

李兰和牟治平所在的B组4个人,以及A组的5人,C组的6人,全部都是北大山鹰社的学生。虽然8月不是攀登希夏邦马西峰的最佳时机,但是不得已,队员们只能利用暑假的机会来实现攀登计划。





2002年队员合影。图片来源:《巅峰记忆》剧照


前一天的中午11点,B组和C组按照惯例进行了整点通讯,那个时候A组正在6700米的雪坡上固定路绳,之后便失去了联系。B组的队员们也没有多想,毕竟通讯设备在高海拔地区出现故障是常有的情况。

然而还没有到达C3,便远远的看见C3上方的雪坡上,有雪崩的痕迹。到达C3后,眼前的帐篷敞开着,雪地里一个脚印都没有,食物散落在雪地里,被乌鸦啄食的七零八落。





C3上方的雪崩痕迹。图片来源:《巅峰记忆》剧照


队员们这才意识到,出事了。

李兰和另一名队员二人越过C3营地,一边往上走一边呼喊着A组5人的名字,但没有回应。天色渐晚,二人只得回到C3。第二天再出发,两名队员下撤去求助,李兰和牟治平二人继续向上搜寻,直到走到雪崩区域的上方,回头一看,才看见下面的雪地里,有两个小黑点。

是遇难队员的遗体。





从雪崩区域上部回望,才看到下方的雪地中有几个黑点。图片来源:《巅峰记忆》剧照


2002年的那个暑假,注定成为了山鹰社队员们挥之不去的梦魇,5个同学,技术和体能最优秀的五个人,被永远的留在了希夏邦马西峰。

攀登队员还没有回到北京,“山鹰社”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舆论中不乏“是时候取消山鹰社了”的言论。

在此后的多年中,山鹰社没有再染指8000米级山峰的区域。很多志在高山的年轻人遭到了父母亲人的反对,因为这次山难为父母辈的人们树立了一个观念,登山,是要死人的。5人的离去也迫使这个中国最重要的学生登山团体制定了新的原则,规划了新的方向。

但山鹰并没有自此坠落,它依旧在天际翱翔。





图片来源:《巅峰记忆》剧照



2009年爱德嘉山难


时间:2009.5.20

山峰:爱德嘉峰

人数:3人

原因:雪崩

即便是世界级的顶尖登山精英,也会被雪崩吞噬。这无关乎能力和意识,而是登山运动的固有风险,有时即使做出了正确的决断,死亡仍会不期而至。





被夕阳点燃的爱德嘉峰,刀刃般的山脊和如墙壁一般陡峭的山坡无不显示着这座山峰的凶险和艰难。摄影/7556


爱德嘉峰,这个名字并不如雷贯耳,也不是群山中最显眼的那一座。它海拔6618米,远不及同一区域内的贡嘎山的高度,但其陡峭的山型让它成为了川西群山中最难的技术型山峰之一。

而爱德嘉峰的东壁,也因其出众的技术难度,吸引了Micah和Jonny,两名世界级登山运动员,以及Wade Johnson,森德影业派出的摄影师。

Micah和Jonny都是一流的攀登者,Micah是Patagonia的签约运动员,Jonny则是Mountain Hardwear的签约运动员,两人都有着丰富的技术型高山攀登经验。





Jonny和Micah。


当他们把爱德嘉峰作为下一个攀登目标后,两位本就能力出众的登山者又针对这次计划进行了体能、运动攀和攀冰等针对性的训练。高强度的训练两人保持了一年之久,才正式进军爱德嘉峰,对待如此大型的远征行动,二人总是这般严谨和认真。

爱德嘉峰气候恶劣,5月初,Micah, Jonny和Wade三人到达爱德嘉峰以来,到5月中旬,一直在等待天气窗口。14日三人硬着头皮向上走,抓住短暂的好天气勘察了攀登路线,并且建立了前进营地,把技术装备留在了那里,赶紧掉头下撤。





二人选择的登山路线,Gear Stash是前进营地的位置。图片来源:《Point of no return》剧照


18日晚间,一次落石压垮了一行人全部的攀登欲望,一辆卡车大小的石头落在了大本营附近,在三人都躺在睡袋里的时候。

技术难度高,气候恶劣,高雪崩和落石风险,这样的攀登面临的风险实在太大,即便是世界级的登山家,也选择了放弃。20日清晨,三人准备上到前进营地,取回装备拔营下撤。

谁成想,这一去,三人再也没有回来。





Jonny相机中的最后一张照片。图片来源:《Point of no return》剧照


在三人的搜救行动中,集结了当时国内最优秀的攀登者,周鹏,严冬冬,李宗利…但当发现第一具遗体的时候,李宗利还是觉得头皮发麻。三人的失联最终被确定为遭遇雪崩,Jonny和Wade的遗体被很快寻获,但Micah则被永远的留在了爱德嘉。

本就艰险陡峭的爱德嘉峰,自此蒙上了一层特殊的面纱。川西殿堂级的技术型山峰,除了大名鼎鼎的幺妹峰,也留下了爱德嘉峰低调的名字。其危险和艰难令众多登山高手望而却步,登顶记录也是屈指可数。2009年的那个5月,成为了爱德嘉峰上最可怕的记忆。





爱德嘉峰。摄影/7556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