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最难拍的动物,居然是大熊猫?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0-06-29 6:20 已读 3153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近日,秦岭主峰太白山5年来首现野生大熊猫,野外调查队员拍摄的珍贵视频,实证大熊猫在冰凌沟的回归!




画面中隐约可见,一只大熊猫灵巧地爬上树干,因为调查队员害怕惊扰到它,拍摄距离很远。


 


画面不甚清晰也侧面说明,想给野生的国宝拍照,难度非常大。

野生熊猫难以觅得,其实就连人工放养的大熊猫,拍摄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比如卧龙栖息地里放养的大熊猫,生活在大片栖息地里,藏在茂密的竹林中,想找到它们都很困难。



一只大熊猫宝宝躺在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的草地上


拍摄大熊猫,堪称《国家地理》摄影师Ami Vitale从业20多年来遇到的最大挑战。这位美丽的摄影师去过100多个国家,也曾在硝烟弥漫的战区感染疟疾;她在肯尼亚草原上拍摄长颈鹿孤儿,目睹最后的雄性北白犀离世,而拍摄熊猫却成了她至今拍摄时间最长、自认为最难的选题——连续3年,Vitale前往次数最多的两个地方是卧龙和碧峰峡。由于最终目标是把在保护区出生的大熊猫放归野外,因此国宝们受到严格保护,严禁人类接触,这无疑增加了Vitale的拍摄难度。

拍摄熊猫之前,Ami Vitale是这样的——




而当拍摄开始时,她变成了这样——




这不仅仅是伪装,衣服、面罩需要沾满熊猫排泄物,全身被臭气包裹,日夜蹲守拍摄。

只有这样,熊猫才会认为你不是人,而是一只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大熊猫。



在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这只大熊猫宝宝正在好奇地探索着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竹林后藏着一只大熊猫。它大部分时候都待在周围,对着最爱的食物大快朵颐。熊猫曾经既吃肉,又吃植物。至少200万年前,它们的食谱变成了竹子。



在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游客们站在屋外,看大熊猫饲养员和两个宝宝玩耍。



卧龙核桃林中心的工作人员身穿熊猫服,正在对人工圈养环境下繁殖的熊猫进行野化放归训练。



在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大熊猫饲养员张鑫正在为熊猫宝宝称重。“我们每天都要照顾成年大熊猫、大熊猫宝宝,要知道它们吃了多少,拉了什么样的便便,精神好不好。我们希望它们健健康康的,”张鑫说道。


如今,在人们的悉心呵护下,大熊猫的保护态势正在越来越好。



目不能视,近乎无毛,只能发出吱吱的声音,体重是妈妈的1/900……这就是大熊猫宝宝。不过别担心,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大熊猫是生长速度最快的哺乳动物,一个月时间里,体重就能从0.1增加到1.8公斤。



3个月大的宝宝正在碧峰峡繁育研究中心的熊猫幼儿园里小睡。诞下双胞胎的大熊猫妈妈往往分身乏术,没办法对两个宝宝给予同样的关注,所以饲养员会定期照顾宝宝,减少妈妈的负担,同时也确保每个宝宝都能良好成长。



两只在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的熊猫宝宝



在都江堰大熊猫中心,6个月的大熊猫津津有味地咀嚼着胡萝卜。


上世纪80年代,野生大熊猫总数1200只;汶川大地震前的2003年,数量达到1596只;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野生大熊猫总数已达1864只(不包括幼崽)。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将其从濒危物种更改为易危物种。



在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一群熊猫幼崽被带出来拍照。


1869年以前,几乎没有外国人知道中国密林深处,存在一种巨型黑白生物。




1869年3月,在四川宝兴县,法国传教士Armand David,盯着一种奇特的黑白毛皮入了神,遂决定从当地猎人手中买下这具动物尸骸,运回了法国。

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鉴定,定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小熊猫般的黑白动物)。

从此,大熊猫正式进入人类文明的视野。



在都江堰大熊猫中心,6个月的大熊猫正在玩耍。1岁时,大熊猫宝宝会被送到这里互相熟悉。这些大熊猫终生被圈养,而野外的那些则喜欢独居生活。


由于伐木、道路建设、农业、其他人类活动,再加上自然灾害,大熊猫的栖息地一度遭到破坏,种群数量减少。




除此之外,大熊猫为什么一度“濒危”,也要怪它们自己“太不争气”。



熊猫宝宝在八九个月到一岁之间会脱离妈妈的怀抱,然后和妈妈在一起生活两年时间。


大熊猫的食物来源非常单一,竹子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且食量巨大,每天都要吃掉相当于成年男子体重的竹子,所以一旦竹林遭到破坏,其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在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大熊猫妈妈抱着她的宝宝。




独居型动物,标准肥宅,除了吃就是睡。只在发情季节才会考虑求偶和繁殖。即便如此,由于缺少特殊气味指引以帮助寻觅配偶,就算想找对象时也并不一定能找得到;



熊猫“钢管舞”


大熊猫一般只生育一次。母熊猫生产的时候,离地较高,幼崽会“啪一声”摔在地上。即使分娩顺利,养活孩子的道路上也布满崎岖;



在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瑛华和它的宝宝。


熊猫幼崽无法自行排便,人们发现这个情况之前有许多人工繁育的熊猫幼崽死于便秘。




好吃懒做、适应性差,食谱单一、不思进取,对自己的“人生大事”漠不关心,不好好生孩子,生了孩子也消极怠工,能幸存到现代,果然一路艰难把自己走成了珍稀动物。



在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两只大熊猫宝宝正在练习树上攀爬技能。出生在这里的大熊猫不会和人类有任何交流,希望它们能在野外生活。



在碧峰峡繁育中心,这三只大熊猫宝宝由同一个妈妈抚养长大。把虚弱的宝宝或是被生母拒绝的宝宝,送到代理妈妈身边,有助于提高幼崽的存活率。


但是能拿你有什么办法呢?

熊猫只要打一个滚儿,依然能萌化全世界人的心。


 


经过20年的研究,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们终于解决重重困难,熊猫宝宝的存活率已经高达90%。

近30年熊猫数量持续增长,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还好它们遇到了人类。



大熊猫妈妈带着宝宝一起在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围场里玩耍。这只宝宝正在接受返回野外的训练,但首先要确保它能独自生存,包括能认出捕食者。 



在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草草和两岁的宝宝华娇一起探索围场。没有了人类的影响,草草会逐步训练宝宝在野外生存。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