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和气生财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你要正宗,我只想筑底,持续进化论。

送交者: 木木山高[★★声望品衔10★★] 于 2022-05-17 9:53 已读 11236 次  

木木山高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这是作者@木木山高 的第64篇文章欢迎转发、转载,但请保留全部完整的信息,包括这一部分。

为了让读者更了解我,我之前写过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自我介绍会不定期更新),在文章里面我说在北京已经吃了270多家餐馆了。

这个数字到现在已经超过270,也就是在最近这1-2年时间里,我已经吃了400多家餐馆了。

如果有人要怀疑这个数字,尽可以去怀疑,放心,我绝对不会去证明什么。

在互联网上,有人对某博主的某些经历提出质疑,然后博主使出浑身解数去证明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傻的事情。

网上还有网友质疑我是不是男的,难道我还要脱了裤子,露出生殖器给你看,来证明我是男性么?

这太傻了,我不会去证明的。

我拍了很多美食的照片和视频,全都发在抖音和小红书上,为了记录自己吃过的美食和这一段美好的生活经历。

除了这两个App之外,我还会把美食的照片分享在一些海外中文论坛上的美食板块。

发在中文论坛美食板块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分享自己吃各种美食的过程,为美食板块增加一些原创内容,也可以增加一些人气。

在论坛上分享的照片,只是我在抖音和小红书上分享内容的10%左右,论坛里面活跃用户比较多,会留言点赞,所以会有一些互动。

比如有一次,我发了一组在某知名川菜馆吃饭的照片,里面分享了几道菜品,其中有一个就是著名的四川小吃:担担面。

担担面真的是最普通、最常见的四川小吃了,也是四川美食的经典代表,无论高档餐厅或街边小店都有。

我发照片,只是为了分享吃过的各种食物,可是会发现网友们的反应却完全不一样。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出来抬杠挑刺的,从一碗四川担担面上也要挑刺,刷一波存在感,我真是很无语,很难想象这心理得狭隘到什么程度才会有这样的做法。

有的网友留言“我在重庆吃过两年的担担面,你发这个基本就是歪货,不是正宗的担担面。

真正的担担面,配菜十余种,分量占了一半,面条一半,而且没有汤水。”

还有的网友留言“你发的那个面根本谈不上是担担面,四川人管那叫清汤杂酱面,担担面是没有汤的,担担面里面不加鸡蛋,而且一定有辣椒油。”

看了这样的留言,简直哭笑不得。

我只是吃一碗担担面而已,我发帖子也从来没有强调我吃的是正宗担担面啊,所以这些人趾高气扬地指责,说我吃的担担面不正宗,到底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呢?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在别人吃担担面这事情上也要出来说教一番呢?

大概率是生活很乏味,也只吃过担担面的人,才会努力捍卫担担面的正宗吧,如果是尝遍天下美食的人,谁会跟一碗担担面过不去,非得在乎一碗担担面正不正宗呢???

况且,“正宗”这个词如何定义?

它的标准是什么?

可能每个人对正宗的定义都有自己的理解。

很多南方人,从小到大吃豆腐脑都是加白糖,到了北京发现豆腐脑居然都是咸的,可能会瞬间崩溃了。

在做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的时候,到底放不放白糖,也是一个大问题。

回忆过去,我在湖南长沙出生、长大,有一种著名小吃叫长沙臭豆腐。

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毛主席在1958年回湖南调研期间,曾去长沙坡子街的火宫殿吃臭豆腐,让这个“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外焦微脆、内软味鲜”的本地传统特色小吃名扬天下。

在我眼中,最正宗的臭豆腐就是长沙火宫殿的黑色臭豆腐,长沙的餐馆、路边摊、流动小摊贩,售卖的也基本都是这种黑色外皮,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

可是后来到了北京,见识了更大的世面,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我才知道,南京、武汉、台湾等地的臭豆腐也颇有名气,而且臭豆腐不仅仅只有黑色,还有普通的浅黄色臭豆腐。

从那时开始,我就知道,正宗只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这个东西无限接近于你自己脑海里原本最初的那个模样,这个词已经不能作为对于某个事物的判断标准了。

如果我把湖南长沙的黑色臭豆腐作为正宗的判断标准,那我和南京、武汉、台湾等地的朋友们,可能经常会为了哪个臭豆腐是正宗的臭豆腐而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这样的争吵有意义吗?

完全没意义,完全是耽误时间,浪费生命。

到底哪个才是正宗?到底谁是标准?

所以面对杠精和挑刺的人,我只能回复说:

餐馆菜单里,这就是一碗担担面。

只是这个担担面和你印象中的担担面不一样而已。

然后再怎么做呢?

碰巧过了几天,我又去另外一家川菜馆吃饭,挑选主食的时候同样也点了一碗担担面,这次上来的一碗担担面,完全就符合那些网友心目中“正宗”的标准了,无汤、红油辣子、配料十足。

我又再次把照片发到网上,网友们就不说话了。

所以,只要品尝美食的机会多,总有一款是符合网友们预期的,到了这个时候,那些人就闭嘴了。

吃这么多家餐馆,品尝各类特色美食,是真的为了迎合那些网友们的要求么?

当然不是,我要筑底。

筑底是股票中的一个概念。

字面意思是构筑底部形态,就是在主力抬升某支股票前所做的各种形态和走势分析,使心中对股票动态走势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和准确的认识。

在体验美食方面,我目前的状态就是在筑底,简单说就是多吃、多看、多品尝、多了解、多观察,让自己对北京的各类餐馆、各种美食有一个比一般人更深入的认识,构建自己的判断标准和认知体系。

只要是营业的餐馆、想吃的餐馆,就去吃,无论菜品味道好不好,无论店家生意好不好,无论价格贵或便宜,都去试一试。

如果这家店生意很好,就想看看这家店为什么生意兴隆?

如果这家店生意不好,就想看看这家店为什么无人问津?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吃过400家餐馆之后,对北京的餐馆和北京餐饮业的生意,比一般普通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

现在,如果我自己要请人吃饭,或者哪个朋友要请人吃饭,过来向我咨询去哪里请客比较好的时候,我都能根据预算和需求,给出非常合理的建议,不能保证我的建议有多好,至少保证让你不踩坑。

在筑底这个阶段,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数量大于质量。

筑底思维,就意味着大量的实践,构建自己的判断标准和认知体系。

首先说数量,一般人一个月进一次餐馆,一年也就吃12次餐馆,纯消费、享受的话,没问题,但是如果要筑底,这个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我一个月进8-12次餐馆,而且涉及面很广,天南海北各类餐馆、无论价格便宜的还是贵的,全吃了,完全不挑食,这样就让我对各类餐馆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

在这个数量的基础之上,我才能有对比、有衡量,知道哪家餐馆菜品味道好?哪家餐馆服务好?

哪家餐馆适合宴请?哪家餐馆适合亲戚朋友聚会?

哪家餐馆适合情人约会?哪家餐馆环境宜人?

哪家餐馆全靠广告打得好?哪家餐馆又贵又难吃?

其实不仅仅是吃喝玩乐,在生活中其他的领域,我同样也坚持筑底思维。

很多年前,我完全没有筑底思维。

我在北京买第一套房子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对北京整个房地产市场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只是选定了大概的居住范围和自己的预算。

在选房的时候,和家里人通过几次电话,家里人总是嘱咐我要买市区的,最好二环到三环,安静、环境好一点的小区,最好是新房。

户型要南北通透,要明厨明卫,这样通风透气效果好,人住着也舒服,离幼儿园、学校、地铁站都要近一点,这样以后上班、孩子上学都方便。

家里父母给我的这些建议固然挺好,但问题是他们没有筑底思维,对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一无所知,如果按照他们这个要求去挑房子,再结合我的预算,根本买不到房子。

这不怪家里父母,上一辈人的思维、行为方式和现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一定的代沟。

筑底的事情得我自己去做,所以那段时间我就让中介带着我去看房,在同一片区域,看了几十套最后才确定下来自己要买哪一套。

后来,到了买第二套房的时候,我就有经验了,我得先筑底。

先确定区域,在网上挑出意向房源,然后主动联系中介去看房,做实地调研、考察。

在这个阶段,我比较在乎看房数量,我曾经也在网上分享过,在这个时期,我一有空就主动联系中介去看房。

效率最高的时候,从下午2点到下午5点,一共看了16套房子,简直是收获满满,哪怕这套房子可能不是那么符合我的要求,我也会去看看,不为别的,就是筑底,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判断标准。

每套房子的基本情况都印在脑海里,需要的时候还把某些房子的详细情况写下来,做一些看房笔记。

今天看了哪些小区,哪些房子,看过的这些房源,哪个房子户型更好?哪个房子价格更合适?哪个房子有硬伤?

为什么这个房子售价比那个房子低?

这套房子好划得来,各方面都合适,售价比其他房源都便宜,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

每一套房源都可以放在一起做对比,自然就能比较出优劣。

就好像玩游戏一样,不辞辛劳累积自己的经验值。

经过一段时间筑底,看了200套以上的房子,我对几个熟悉的小区都有非常透彻的了解,网上挂出的房源、各种户型、各种面积、各种楼层的房子我都看过了。

以至于后来出了新房源,中介给我推送新房源的时候,我大致看一下中介给我发的信息,根据户型图、楼层、朝向和价格,就能判断这个房源是不是值得我花时间再去看房。

在澳洲买房的时候,我也是这样,虽然在澳洲看房的效率明显低于在北京看房的效率,但是我还是坚持一定要筑底的过程,不然我根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在澳洲看房,和在北京看房不一样。

在北京看房,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只要是挂在网上的真实房源,随时走进中介的店铺,只要中介手里有钥匙,基本都可以看,效率相对比较高。

在澳洲看房,得听中介安排时间,受欢迎的房子,每周有2-3次开放机会(open),受欢迎程度一般的房子,每周有1-2次开放机会(open),中介会把看房时间(inspection time)写在网站上,要先在网上预约登记,然后按规定的时间到场看房。

如果不预约,基本就等于白跑一趟,如果错过了开放时间,也看不到房。

看房时间(inspection time)有时候是工作日,有时候是周末,还有时候我中意的两套房子看房时间冲突了,只能选择看其中的一套房子。

就算是这样,我也会和中介提前说好,让中介一次性多给我准备几套房源,我跑一趟不容易,一定要多看几套才能保证效率。

每次和中介商量好,他们就会开着车带我把准备好的房源都看一遍。

完成筑底这个阶段,我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把类似的房源放在一起对比,才能判断哪个房子好,哪个房子合适,哪个房子符合我的预期,哪个房子千万不能碰。

只有这样,才能买到合适的房源。

其实不仅仅是看房,我发现在其他领域要想取得卓越成就,也都需要筑底的过程。

还有一个很抽象化的词汇来形容筑底的过程就是“找感觉”。

比如运动领域,足球比赛里有一句术语:“哎,XXX球员,今天没带射门靴啊”,形容的情况就是场上占尽优势,得分机会多多,可就是最关键射门的那一刻没感觉、没状态而始终不进球,无法得分。

那如何才能找到胜利的感觉呢?

只有一条路就是多参加比赛,多积累经验,赢得多了,自然就找到赢的感觉了,也知道怎么样才能赢,胜利就好像轻车熟路一样。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分别在北京赛区、延庆赛区以及张家口赛区举行。

中国奥运代表团有两名归化运动员一直备受关注,她们就是:

(1)谷爱凌(中美混血儿,女子自由式滑雪运动员,16岁加入中国国籍。)

(2)朱易(出生在美国,父母都是中国人,中国第一个花样滑冰归化运动员。)

2月8日,年仅18岁的谷爱凌,以总分188.25分获得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的冠军,这是她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成为自由式滑雪项目中最年轻的奥运冠军,也是中国女子在雪上项目斩获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随后,2月15日,谷爱凌获得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女子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银牌 。

2月18日,谷爱凌获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金牌。

最终,谷爱凌不负众望,在本届北京冬奥会大放异彩,她以2枚金牌,1枚银牌的成绩,完美结束自己的奥运会首秀。

谷爱凌在中文互联网上受欢迎的程度只能用红得发紫、人气爆棚来形容,奥运会夺得两枚金牌之后达到巅峰。

网友们关心她的身世、她的家庭、她的成长经历、关心她的学习和比赛,关心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比之下,朱易的奥运会之旅就没那么顺利了。

她分别在2月6日的冬奥花滑团体赛女子单人短曲项目,以及2月7日的女单自由赛中动作变形,失误不断,两次摔倒在冰面上,这也直接影响了中国队的成绩。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女子花样滑冰能够出现在冬奥会上就是因为另外一位中国女运动员陈虹伊用成绩赢得的,但是在最后确定参加奥运会人选的时候,中国花滑队经过慎重考虑,将唯一的参赛名额给了从美国归化而来的花滑运动员朱易,取代了功勋卓著的陈虹伊。

朱易参加奥运会本来就让很多网友表示不能理解和难以接受,在奥运赛场上一系列的失误,引发激烈争论,被网友们以各种难听的词汇攻击、辱骂。

其中,关键词“朱易摔了”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逼得微博官方不得不出手,禁言上千个违规账号,并将“朱易跌倒”、“朱易搞砸”等攻击性字眼删除,才平息了这一场网络暴力。

同样都是美国回来的运动员,天壤之别、两极分化如此严重的待遇也引发各路媒体的关注。

其实如果看看两位运动员在奥运会之前的“筑底”过程,对于两位运动员在奥运会取得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谷爱凌的运动生涯从2012年开始:

2012年参加全美滑雪比赛获得自由式滑雪少年组冠军。2017年至2019年1月间,参加国际正式成年组比赛。

2019年1月,谷爱凌在2018/2019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第三赛季获得坡面障碍技巧比赛第一名。

2020年2月15日上午,在2019至2020赛季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卡尔加里站比赛中,谷爱凌以94分夺取女子U型池比赛冠军。

2021年1月,谷爱凌在2021世界极限运动会X Games冬季赛女子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比赛中共获得两金一铜。

2021年3月13日,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世锦赛女子U型池的决赛中夺冠,这也是中国选手首次在世界锦标赛该项目上获得金牌。紧接着在3月14日,谷爱凌又夺得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金牌。

2021年12月5日,谷爱凌于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冠军。

2021年12月31日、2022年1月2日,谷爱凌两度夺得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卡尔加里站女子U型场地冠军。

1月8日,谷爱凌在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美国猛犸山站夺得U型场地项目冠军,并获得了水晶球。这也是谷爱凌在运动生涯中首次捧起国际雪联水晶球奖项。

这些都是夺冠拿金牌的赛事,还有拿银牌、铜牌的经历就数不胜数了。

看看这一系列辉煌的成绩单就知道,谷爱凌在奥运会之前就已经把筑底的过程走完了,换句话说就是积累深厚,有过多次夺冠的感觉。

上了奥运会赛场也一样,只要正常发挥,夺冠军、拿金牌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反观朱易,在“筑底”方面就欠缺很多,

朱易在2017-18年太平洋海岸分区赛中获得第二名,首次获得美国全国锦标赛的参赛资格。

她在2018年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上以167.69分的创纪录成绩赢得了新秀冠军(这是专业水平的运动员参加业余组比赛,所以拿到冠军)。

2018年2月,朱易获得索菲娅杯铜牌。

同年12月,朱易以个人身份参加了2018-2019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受到伤病困扰的她最终获得女单第四名。

2019至2020赛季,朱易获得了中国杯第11名、萨格勒布杯第13名以及2020年塔林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中获得第22名。

朱易在2021年10月亚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取得了第七名。

然后就是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了。

回顾朱易的经历,有个很明显的一个特点,主要表现在参赛经验不丰富,而且几乎很少有夺冠经历。

我把谷爱凌拿来和朱易对比,并没有要贬低朱易的意思,只是想强调一下“筑底”到底有多重要。

我还是很喜欢朱易的,长相甜美,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里对于美人的定义,只可惜筑底不够,导致冬奥会成绩不佳。

重新审视筑底这个概念,会发现在筑底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就是我们在筑底的过程中持续进化了。

我在刘润老师《进化的力量》这本书(其实也是演讲稿)中,看到了一个筑底和进化的例子。

从前,有一种短脖子鹿,喜欢吃树叶。

可是,吃着吃着,低处的树叶吃完了,想吃高处的树叶,但是太矮了,吃不到,怎么办?

这只短脖子鹿的“脑洞”很大。

它开始拼命生孩子,为子孙后代筑底。

生出来的基本都是正常的短脖子鹿,但是有一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脖子却特别长。

而这个长脖子的鹿最后居然生存了下来,然后又不断繁殖、衍化,逐渐变成了后来的长颈鹿。

鹿本身其实并不知道,环境发生巨变后,是脖子长一点能活下去,还是脖子短一点的能活下去。

大家都不知道。

怎么办?那就先筑底,把数量提上去。

只要数量足够多,总会发生各种意料之外的变化,比如,有的鹿脖子变长了,有的鹿身材变得更强壮了。

哪一种才能活下去呢?不知道。

没关系,交给“上天”来选择,“上天”总能找到最适合生存的物种,不断繁衍生息下去。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牛人做事能成功,而且能获得巨大的成功,辉煌的成就,一定是因为牛人们做对了什么。

但是,面对“天择”逻辑的复杂性,我们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

所以,面对变化,我们就用海量的“物竞”应对复杂的“天择”,这种力量就是进化的力量。

按照俗话来说就是量变产生质变

事物的变化总是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在一定范围内、不到临界点,就不会引起质变。

但是当量变达到临界点时,即突破原来的极限,事物就会发生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它巩固和完成量变。

我发现,生活是这样、工作是这样、投资理财是这样、做自媒体也是这样,所以我把筑底概念运用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持续进化,最后获得我想要的结果。

@木木山高


2022.05.17


贴主:木木山高于2022_05_17 9:58:32编辑
喜欢木木山高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木木山高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其中喻指股票也有筑底吧? (无内容) - 道路曲折 (0 bytes) 05/17/22
(^-^) 木木山高 给 桂花酒 沏上一壶绿茶! - 木木山高 (88 bytes) 05/19/22
(^-^) 木木山高 给 桂花酒 端来一杯咖啡! - 木木山高 (88 bytes) 05/19/22
原创首发奖励200银元?? (无内容) - 东海独钓叟 (0 bytes) 05/17/22
(^-^) 东海独钓叟 给 木木山高 泡上一杯红茶! - 东海独钓叟 (88 bytes) 05/17/22
(^-^) 东海独钓叟 给 木木山高 温好一杯牛奶! - 东海独钓叟 (89 bytes) 05/17/22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