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人工智能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ResNet网络详细解析

送交者: 浩瀚宇宙[★★★✦★★★] 于 2019-08-05 11:01 已读 901 次  

浩瀚宇宙的个人频道

+关注
1、	RestNet网络

1.1、 RestNet网络结构

ResNet在2015年被提出,在ImageNet比赛classification任务上获得第一名,因为它“简单与实用”并存,之后很多方法都建立在ResNet50或者ResNet101的基础上完成的,检测,分割,识别等领域里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使用了一种连接方式叫做“shortcut connection”,顾名思义,shortcut就是“抄近道”的意思,下面是这个resnet的网络结构:


它对每层的输入做一个reference(X), 学习形成残差函数, 而不是学习一些没有reference(X)的函数。这种残差函数更容易优化,能使网络层数大大加深。在上图的残差块中它有二层,如下表达式,

其中σ代表非线性函数ReLU。


然后通过一个shortcut,和第2个ReLU,获得输出y。


当需要对输入和输出维数进行变化时(如改变通道数目),可以在shortcut时对x做一个线性变换Ws,如下式。


然而实验证明x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搞个维度变换,除非需求是某个特定维度的输出,如是将通道数翻倍,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实线”和“虚线”两种连接方式, 实线的Connection部分 (第一个粉色矩形和第三个粉色矩形) 都是执行3x3x64的卷积,他们的channel个数一致,所以采用计算方式:

Y = F(x) + x,虚线的Connection部分 (第一个绿色矩形和第三个绿色矩形) 分别是3x3x64和3x3x128的卷积操作,他们的channel个数不同(64和128),所以采用计算方式: y=F(x)+Wx 。其中W是卷积操作,用来调整x的channel维度。

在计算机视觉里,网络的深度是实现网络好的效果的重要因素,输入特征的“等级”随增网络深度的加深而变高。然而在网络深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梯度弥散/爆炸成为训练深层次的网络的障碍,导致导致网络无法收敛。虽然,归一初始化,各层输入归一化,使得可以收敛的网络的深度提升为原来的十倍。虽然网络收敛了,但网络却开始退化 (增加网络层数却导致更大的误差), 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在一个浅层网络的基础上叠加y=x的层(称identity mappings,恒等映射),可以让网络随深度增加而不退化。这反映了多层非线性网络无法逼近恒等映射网络。

但是,在深度学习中我们希望有更好性能的网络,而网络不退化则不是我们的目的。 在 RestNet网络中学习的残差函数是F(x) = H(x) - x, 这里如果F(x) = 0, 那么就是上面提到的恒等映射(H(x) = x)。事实上,RestNet是“shortcut connections”的在connections是在恒等映射下的特殊情况,它没有引入额外的参数和计算的复杂度。 假如优化目标函数是逼近一个恒等映射, 而不是0映射(F(x) = 0)或者说恒等映射,那么学习找到对恒等映射的扰动会比重新学习一个映射函数要容易。


1.2、残差块的两种结构

这是文章里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弯弯的弧线“这个就是所谓的”shortcut connection“,也是文中提到identity mapping,这张图也诠释了ResNet的真谛,当然大家可以放心,真正在使用的ResNet模块并不是这么单一,文章中就提出了两种方式:


这两种结构分别针对ResNet34(左图)和ResNet50/101/152(右图),一般称整个结构为一个“building block” 。其中右图又称为“bottleneck design”,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参数的数目,实际中,考虑计算的成本,对残差块做了计算优化,即将两个3x3的卷积层替换为1x1 + 3x3 + 1x1,如右图所示。新结构中的中间3x3的卷积层首先在一个降维1x1卷积层下减少了计算,然后在另一个1x1的卷积层下做了还原,既保持了精度又减少了计算量。第一个1x1的卷积把256维channel降到64维,然后在最后通过1x1卷积恢复,整体上用的参数数目:1x1x256x64 + 3x3x64x64 + 1x1x64x256 = 69632,而不使用bottleneck的话就是两个3x3x256的卷积,参数数目: 3x3x256x256x2 = 1179648,差了16.94倍。

对于常规ResNet,可以用于34层或者更少的网络中,对于Bottleneck Design的ResNet通常用于更深的如101这样的网络中,目的是减少计算和参数量。


1.3、ResNet50和ResNet101简单讲解

这里把ResNet50和ResNet101特别提出,主要因为它们的使用率很高,所以需要做特别的说明。给出了它们具体的结构:


上表是Resnet不同的结构,上表一共提出了5中深度的ResNet,分别是18,34,50,101和152,首先看表的最左侧,我们发现所有的网络都分成5部分,分别是:conv1,conv2_x,conv3_x,conv4_x,conv5_x,之后的其他论文也会专门用这个称呼指代ResNet50或者101的每部分。 例如:101-layer那列,101-layer指的是101层网络,首先有个输入7x7x64的卷积,然后经过3 + 4 + 23 + 3 = 33个building block,每个block为3层,所以有33 x 3 = 99层,最后有个fc层(用于分类),所以1 + 99 + 1 = 101层,确实有101层网络; 注:101层网络仅仅指卷积或者全连接层,而激活层或者Pooling层并没有计算在内;我们关注50-layer和101-layer这两列,可以发现,它们唯一的不同在于conv4_x,ResNet50有6个block,而ResNet101有23个block,两者之间差了17个block,也就是17 x 3 = 51层。
喜欢浩瀚宇宙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