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不出手 对不起韭菜的茂盛
司马南逃税被罚事件,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司马南被查税,很多中国人第一是:“他也逃税了?”这其实问错了问题,在中国用税务查人,每查必中,逃不逃税,从来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想不想反应查、要不要查、什么时候查?这一次司马南应该知道什么是危险了,这位以“反美斗士”自居、常年高喊“警惕西方渗透”的网红,在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下场点名,各大自媒体爆量转发,让司马南的“爱国人设”瞬间崩塌。在社会主义铁拳面前,没有顶流特权,更没有“爱国人设”护身符。收拾司马南是收放自如的权力技巧查税只是手段,言论才是标靶。说得再直白一些,这次查司马南,不是因为他逃了多少税,而是他在中国互联网代表了一种“过时的声音”。司马南长期活跃在中国网络舆论的保守一端,以民族主义、反美帝、反资本、反市场为主轴,打击外资、批判民企、嘲讽市场派精英,输出“体制至上论”。虽然形式上是自媒体,但他的言论长期与“民族情绪”和“左派民粹”捆绑,站在了很多市场改革、开放议题的对立面。长期以来,中国网络存在两股针锋相对的声音:一派是以司马南、张维为、李毅等人为代表的民粹主义保守派。他们强调国家意志、高举反美大旗,反对市场化改革、抨击“买办精英”,情绪上贴近“铁拳派”,逻辑上服务于“体制自洽”。另一派,是以张维迎、任泽平、吴晓灵等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市场派,强调市场机制、法治改革、产权保护,宣导开放、呼吁重启改革红利。这两派在过去十年,在网络反复交锋。司马南被查,不只是个人陨落,更像是一种“整顿信号”。其实原因并不复杂,经济下行,人民需要市场信心,过去那种动不动喊“资本原罪”、“民企不可靠”论调是否持续被压制值得观察。没有民营经济,中国经济就稳不住,就业成问题。此刻反市场、反外资的舆论,估计被看作阻碍经济恢复的噪音。 而中共高层企图释放信号,从强调“要重振民营经济信心”,到提出“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企业”,背后需要一个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而司马南们的存在,恰恰在阻碍这个方向。夜壶,需要的时候用下,不需要的时候有多远滚多远。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