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枷锁:西游记中的一些政治讽刺
虽然《西游记》在明朝是禁书的说法是后世的一种误解,但是不得不说它对于明朝的讽刺是很明显的,稍有历史知识就能体会里面讽刺的几个点。我这里列举一下自己猜到和了解到的“西游记中最明显的几个政治讽刺”。
几处比较明显的隐喻1. 乌鸡国《西游记》中的乌鸡国故事被认为暗讽了明英宗朱祁镇的经历,尤其是“夺门之变”的历史事件。- 乌鸡国王被青狮精推入井中,青狮精伪装他成为国王,象征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后,其弟弟朱祁钰被立为帝,改元景泰。朱祁镇被从瓦剌接回后,被软禁于南宫七年。- 乌鸡国王被唐僧师徒救出后,重新夺回王位;朱祁镇后来在“夺门之变”中复位。- 青狮怪最后被文殊菩萨收服,文殊菩萨对青狮怪的评价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暗示朱祁钰在位期间的政绩优秀。- 青狮怪是个被阉掉的狮子,暗示朱祁钰未能生下继承人,最终导致皇位回归朱祁镇一脉。虽然西游记写乌鸡国王还是个正面人物,但是从历史来看,“堡宗”无论是能力还是人品都是垫底的存在。
2. 车迟国和比丘国车迟国国王昏庸无道,被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道士)迷惑,导致佛教徒受到迫害,国家陷入混乱。这与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宠信道士的行为高度相似。嘉靖皇帝在位期间,沉迷于道教修炼,长期不理朝政,甚至给自己取了“万寿帝君”的道号,对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等人极为宠信,任其在朝中作威作福。导致严嵩等奸臣专权,民间怨声载道。比丘国国王听信白鹿精(道士)的谗言,企图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以求长生不老。这一情节被认为是对嘉靖皇帝炼丹行为的讽刺,尤其是他迷信道士、追求长生不老,甚至不惜伤害百姓。吴承恩本人生活在明朝中晚期,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所以嘉靖朝的很多事情他都是亲历的。他的结局都是国王醒悟过来,这可能是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景。
3. 灭法国灭法国国王因和尚背后说他坏话,便下令杀尽全国和尚。这一情节被认为影射了明太祖朱元璋,他对自己曾做过和尚的过去极为忌讳,甚至大兴文字狱,杀了许多无辜的和尚和文人。4. 凤仙郡凤仙郡的首领——郡侯,因为和夫人大吵一架,而一怒之下打翻了玉皇大帝的牌位,并口出秽语的将原本敬于神明的贡品扔去喂了狗。玉帝一怒之下降下惩罚。他先是颁布法旨,命雷公电母、四海龙王,皆不得在凤仙郡地界布雨行雷。紧接着,他又摆下一座米山和面山,并令一只巴掌大的小鸡去啄食米山,命一只哈巴狗去舔食面山。同时,架一起一条金锁链,在链下放置了一盏长明灯。只待鸡啄完米山,狗舔完面山,灯焰烧断金锁,凤仙郡才可有雨水出现。于是,凤仙郡数年滴雨不下、百姓家破人亡、叫苦连天,甚至还出现了卖儿卖女,人吃人的惨状。郡侯无意之间的冒犯,引来了一场自己根本无法解决的灾难,甚至在之后的几年中,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直到唐僧师徒来解决这一难。历史事件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即位后,围绕是否追尊其生父为“皇考”的问题,引发了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嘉靖帝坚持追尊其父为“皇考”,牌位应并入太庙,但遭到了众多朝臣的反对。反对派官员如杨廷和、毛澄等被嘉靖帝严厉打压,甚至被廷杖下狱。“大礼议”事件中,嘉靖帝的高压政策导致朝政混乱,官员们因恐惧而不敢直言,政治风气日益僵化。这种政治环境间接影响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进而影响了百姓的生活。例如,地方官员因害怕得罪皇帝而不敢如实上报灾情,导致一些地区的自然灾害得不到及时救济。
前两个我以前就知道,上网查了些细节;第三个是查的时候偶然看到的,觉得很有道理;第四个实际上是突然想到的。所以哪怕西游记不是禁书,它对于明朝特别是嘉靖朝的讽刺实在是非常犀利的。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