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最近在知乎看到的关于楚简《老子》的论述,转载部分分享:

送交者: 仁剑[♂☆★★声望品衔11★★☆♂] 于 2024-01-01 21:51 已读 966 次  

仁剑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感谢阅读,听取任何意见。再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由 少一 于 2024-01-01 21:00

两千年来人们都在误读《道德经》。首先,“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就不是老子原文,老子原文是“示索保仆,小私寡鹆”,八个字中错了六个字。所以,任何基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推论,都成了无根之草,无本之木,根本没有逻辑依据。老子的原始表述见于楚简《老子》,全文如下:
绝侉弃偏,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季子。三言以为事不足,又命之域唬㪷:示索保仆,小私寡鹆。
原文今译:杜绝伪道不公,百姓获益百倍。杜绝奇巧暴利,天下盗乱绝迹。杜绝虚伪狡诈,百姓复归纯朴。仅此三条用以治国尚显不足,须再辅之以镇国之法:公示个人所得以保人人平等,限制私有财产以禁飞扬跋扈。
原文注释:(1)“侉”,道侉,指伪道,即老子所谓的“道之华”。“华”是华而不实,“道之华”即不实之道。(2)“偏”,不公不正。“公平公正”是《道德经》的两大基本原理之一。(3)“季子”,幼子、稚子,喻比百姓纯朴无邪。(4)“域唬㪷”,域,天下,可以理解为国家;唬,吓唬;㪷,量器,引申为法度;“域唬㪷”,国家治安平乱的法律。(5)“索”,索取之物,泛指个人所得。“示索”,展示个人所得,即如今的公示个人财产。(6)“小私”,小私大公,指限制私有物,弘扬公天下。“私”,指私有物,而非私心。(7)“鹆”,《道德经》专有名词,特指僭越行为,而非欲望。出自“鸲鹆来巢”的典故,说的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昭公被三桓联手逐出国门,做了八年流亡国君,最终客死他乡的故事。老子以“鹆”代指一切僭越的行为,而非仅仅指欲望。“小私寡鹆”,限制私有财产以杜绝僭越行为。故“鹆”与“欲”不是一个概念,“鹆”代表某种特定行为,而非心理活动,两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以讹传讹。本章点评:在下首次译出此文时,也被惊得目瞪口呆,故反复查验核实,不断推敲品味,文义竟确实如此。人们今天仍在争论不休的公示个人财产的悬疑,老子居然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明确答案。本章的核心理念是“示索保仆,小私寡鹆”。这是老子“公平公正”原理在社会治理中的贯彻落实,也是老子“玄同”理念在社会制度设计上的充分体现。“无名仆”是老子对社会人人平等的形象表述,弘扬的是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个体永远是为整体服务的。人人平等的标志是财富平等,而确保财富平等需要有制度保障。老子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竟然是“示索保仆”,使私有财产透明化,从而确保社会财富平等,而“小私寡鹆”则是从制度上为私有财产设了天花板,从而从根本上杜绝种种非分之想,与“不上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鹆”一脉相承。这些社会治理的具体措施,是老子对道治理宇宙之“三宝”的直接借鉴,也使老子“小邦寡民”、道德治理的理想社会赋予了更为丰富具体的内涵。

作者:龙潭今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4942938/answer/260355486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仁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